梅花盛开好春来,这几天,位于长兴县林城镇的万亩梅园内,各色梅花竞相开放,各地游客纷纷前来打卡。
循着梅道而上,花开似锦,红梅艳丽、粉梅娇俏、白梅淡雅,朵朵梅花绽放,游客与春日相约,来到梅园一睹花容。“置身花海中,闻着淡淡梅花香味,感觉非常棒。”游客吴丽娟一身古装,穿梭在梅花丛中,好似一位梅花仙子,引得摄影爱好者纷纷按下快门。
长兴县是全国重要的梅花基地,其中属林城最多。早期,林城梅花以青梅为主,在全国颇有名气。上世纪90年代末,青梅售价格持续下跌,梅农积极性严重受挫,青梅面临萧条境地。
2001年开始,以吴晓红为代表的一批园艺专家,主动向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对接请教,通过实验配种、实践种植,将已淘汰的老青梅桩进行高枝嫁接,青梅产业获得新生,形成了观赏性和艺术性俱佳的“长兴红”观赏梅,探索出了一条产业优化、农民增收的新路子。
近年来,林城镇通过积极引导,全镇的梅花种植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。目前,红梅总面积达到1.08万亩,青梅总面积达到1.68万亩,年产值超亿元。直接从事梅花种植的人数有6000多人,拥有以红梅为主的梅花基地6个,主要分布在周吴岕村、连心村、上狮村、太傅村等区域,拥有梅花品种60多个,总量达40多万株,每年销往各地的梅花仅红梅一项就达10万株以上,产值5000多万元。
连心村村民唐海风依托红梅产业敲开了致富的大门。2000年,他注册成立了奕博红梅园,承包近100亩土地发展苗木,其中以红梅为主,附带红枫、榉树等常规树种。目前,他的苗圃内种植十几种红梅。凭着他的冲劲与对红梅产业的热爱,现如今苗圃已发展为300多亩,年收入达上百万元。
如今,林城红梅产业正依托科技支撑,探索开发梅切花、速生梅、彩叶梅等新型梅花精深加工产品,拉长观赏梅产业链条,提高产品附加值,增强梅花产业竞争力。由“果梅”到“花梅”到“香梅”的重大转型,林城红梅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机遇,在夹缝中求生存,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。
目前,林城梅花名气逐年上升,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上海、武汉、杭州、南京等城市,林城梅花香飘万里。
一朵梅花富一方百姓。如今,林城梅花产业已从单纯青梅产品逐步向精深加工、红梅旅游休闲等方向延伸,不断拓宽百姓增收的共富路。林城镇有关负责人表示,将围绕着“红梅之乡”的品牌,对梅园景观开展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行动,继续提高品牌的打造和推广力度,推动青梅产品加工行业纵深发展,拉长红梅产业链。